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移動互聯網藍皮書《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在京正式發布。其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TC1WG5云計算標準化組組長栗蔚撰寫的《2021中國云計算發展報告》一文指出,2021年我國云計算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球化布局趨勢明顯。云計算被寫入“十四五”發展規劃,成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重要支撐。?
文章指出,2021年,我國云計算市場維持長期以來的高速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已超3000億元,增速約45%。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2022億元,超過私有云市場的千億規模,成為當前我國云計算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云計算市場的快速發展,競爭態勢預計將進一步加劇。眾多云計算企業開始逐步構建全球化資源和算力網絡,開啟由國內向全球輻射的業務布局。
文章分析指出,云計算市場競爭加劇,驅動業務主動或被動地進行優化升級。云計算1.0解決了資源供給問題,但對于如何高效發揮云上資源的價值并沒有給出答案。下一代云計算技術——云原生技術應運而生,統一了上云的標準路徑,回答了怎么用云、怎么用好云的關鍵問題,有望重塑產業生態,驅動產業顛覆性變革。
作者發現,云計算在垂直行業應用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市場受到資本青睞。國內云原生技術在互聯網和金融領域已有深化應用,同時在傳統制造、能源等行業也有一定滲透。豐富的互聯網環境加速云原生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科技公司加大技術投入,一些企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力,打破美國企業獨占的格局,進入頭部序列。
隨著5G網絡促使無線接入側能力大幅提升,邊緣側業務場景逐漸豐富,各類型應用也根據流量大小、位置遠近、時延高低等需求對整體部署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上相對獨立的云計算資源、網絡設施與邊緣計算資源不斷需要實現云網邊一體化協同。
文章指出,隨著上云進程的不斷深入,不同云資源池、本地數據中心或企業分支間的高質量互聯互通需求愈加擴大,云網融合能力也不斷提升。企業的業務需求和技術創新推動云計算部署逐漸從一朵云向多云演進,跨云服務商的多個云資源池互聯的能力成為剛需。云網融合提升了多云互聯網絡的彈性擴展能力和跨網跨域連接能力,解決了多云之間以及多個異構環境間的互聯互通問題,為多云混合互聯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云計算正從單一集中式部署模式向分布式、多層級部署的新模式演進,形成云邊端多級架構,使得算力分布呈現泛在化的特點。云網融合可以統籌網絡狀態、用戶位置、數據流動等要素,全面提升算力服務的覆蓋范圍和調度能力。
文章指出,邊緣設備時刻都在產生海量的數據,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數據種類越來越豐富,融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的“云端訓練+邊緣推理”智能邊緣數據分析是大勢所趨。
文章判斷,基于安全邊界的防護機制難以應對云計算風險挑戰。云計算的應用導致企業網絡邊界模糊,傳統基于網絡邊界構建信任域的方式面臨挑戰?!傲阈湃卫砟钔黄圃朴嬎銜r代傳統安全機制瓶頸”,并“助力企業云計算防護體系建設”。
文章指出,企業云計算應用進入深水區,垂直行業典型場景的云計算應用模式和深度正逐步增加。企業上云應用逐漸由外圍系統過渡到核心系統,上云的應用越來越復雜,云架構由基礎設施云過渡到應用系統云。同時,企業也開始擁抱多云混合部署模式,將應用和數據部署在多云架構上,多云數據治理、多活容災將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業云資源、架構變得越來越壯大,而云運營效果卻有待提高。
文章還列舉分析了我國云計算行業應用及典型案例。對于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保障的政務云,文章指出,目前我國政務云已實現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全覆蓋,應用和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逐步走出“跑馬圈地”的快速建設期,現階段的新增項目以已建政務云的擴容建設為主;二是應用成效不斷提升,依托云平臺有效推動“移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極大提升了政務服務的便捷性;三是政務云正在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政務云基礎設施之上,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為政府公共服務、政府決策和社會治理等各方面的場景化應用提供一體化的技術底座。同時,對于作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關鍵驅動力的金融云,作者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技術、“金融+科技”的趨勢推動下,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將數據和應用遷移至云端,利用云計算基礎產品與服務能力構建安全可控的一體化云平臺。而媒體云則可通過“云邊協同”增強服務能力、提升用戶體驗。